10 月 252012
 

曾几何时, 想象着, 而立之年的自己会是什么个样子.  转眼间, 它已如期而至. 把它当回事,  坐下来想想, 心情是复杂交错的. 作为一个重要阶段的节点, 在写下任何东西之前,  我从所有的照片中, 挑选了100个瞬间, 它帮我串联起了所有的记忆, 也提醒着, 我是谁, 我怎么突然来到了今天, 今天的这里.

001

较之以回忆录的形式做这记录, 我选择了按照关键字, 记录下这封写给自己的感念.

18岁之前,  庆幸.

直到大学之前, 我都生活在家乡, 它是个不大不小的镇子, 我在这里接受了最初的教育, 童年的记忆, 它都是那副醇厚的背景; 也是在这里得以和大自然有最直接的接触.  它也给了我没有过度骄傲, 没有多做自卑的平衡人格基调.  这也是多年以后, 当我接触到了各样人群后, 感到很庆幸.

我的家, 给了我很多的礼物.

名字. 好像自小, 就不喜欢爸妈给我的名字, 直到多年后的一天, 一位长者说到贵族气质, 说到平易近人, 以礼待人是可贵的品质, 我才理解爸妈对我的期许. 尽管我还相差甚远, 但爸妈在我还是个娃娃的时候, 就许下了这份期许.

信仰.  从我开始懂事, 妈妈就每周带我去教堂, 我很庆幸, 自小的我, “被洗脑前”的我, 得以接触真正的信仰. 尤其是后来当我发现, 成人之后的人们, 是多么的难于接受一个信仰. 我最初的人格, 都源自于这里. 我喜欢的谦逊, 恪守原则, 没有双重标准, 契约精神, 对原则的尊重, 这些可以清晰列在脑子的信条, 是那个时候刻在心里的烙印. 多年以后, 在我经历过自以为不可思议的考验之后, 我意识到, 若是没有信仰, 会是多么可怕.

相机. 正像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 妈妈就不惜昂贵, 任我的喜好, 给我买了部相机, 现在想想, 最初的三部相机, 都是那个时候陆陆续续妈妈买给我的, 而现在看来, 那是多么珍贵的礼物. 借由它, 我学会了更好的用心灵观察这个世界, 观察周遭, 发现美好和难忘.

北方. 记得很小的时候, 我曾许久看着世界地图, 思考为什么我会出生在这个小点儿这里, 而不是其他地方. 虽然已经在南方十几年了, 北方的寒冷我现在记忆尤新, 读中学的时候, 零下二十几度, 我骑着单车每天天还没亮, 就赶去学校. 那段时间, 让我学会了坚韧, 让我在不适中可以坚持得更久, 更坚强.

电脑. 当下它实在是再普遍不过的东西了, 而在15年前的家乡, 这实在是奢侈而稀缺的玩意儿. 但它对我的意义, 远远不是因为这些. 我感激父亲出乎我意料地同意在初中时候买下这个”大玩具”. 自小成绩不突出, 现在回想起来, 这个大玩具培养了我最初的自信, 也深深影响了我多年后的职业发展.

书法. 有一次翻看妈妈保存的我小时候的作业本, 发现, 初中之前我的字迹如此糟糕, 是她敦促我练习书法, 软笔的, 硬笔的. 其实拿现在的价值观看, 这实在没有什么实用性, 但就像隔行如隔山,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我很庆幸, 从小的时候就接触到它, 领会到它, 理解了它.  在 临帖的时候,  比如是王羲之,看他的字, 心里是能够有感应的, 是种不能量化和言表的时间超越感, 透过它的一笔一划, 一个笔锋提角, 带我回到那个时代, 回到他写字时候的那个瞬间. 知道多年后, 我领悟到, 这是另外一扇窗, 给了我一种大视野, 它潜移默化地让我对日常遇到困难和小事情, 可以淡然处之, 它如此神奇, 而我, 感到如此庆幸.

口琴. 多么小的一个东西, 但最初的那支重音口琴, 我仍然珍藏着, 让是最初让我音乐的桥梁, 进入一个完全不同, 如此美好的另一个世界. 它也影响着我今后的人生中, 对世界多样性的喜爱. 向往过丰富的人生.  虽然我吹的也不怎么好, 但它让我对音乐有了一种交互的理解, 让我在人们把音乐和所谓的品味, 以及流行粘在一起的时候,  我可以有自己的不同理解. 也直到现在, 我仍然愿意购置比较好的设备一样, 这些东西, 就像是通往那个时间的特快专列.

醒悟. 我的初中班主任老师黄老师, 一位我一生尊敬的老师. 是她当年的一个敲在我头上的巴掌, 唤醒了年少的自己. 我一直觉得, 人都有一个或几个转变节点, 它很像是一种顿悟, 一种觉醒. 是阶段性的转变, 不是某一时的状态.  我清楚地记得, 刚刚到初中的时候, 自己完全不懂什么叫做”学习”和为什么要”学习”. 即便现在看来, 那时候的各种努力都是为了应试, 但也是当时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做的本分.  一个巴掌, 一个关键时候的醒悟, 我感到很庆幸.

002

19岁到23岁,  我在象牙塔里.

价值观.  大学的四年里, 是我拓展观念最初的几个年头, 也是最关键的几年. 我从一个刻苦读书的”好”学生, 变成了一个否定应试的坏学生. 对不知用来干什么的课程曾那么排斥, 于是我逃课去搞社团, 搞网站, 做各种能想到的尝试. 我庆幸有那样的环境和机会, 还有那群和我一起瞎折腾的弟兄们. 所有的起起伏伏过后, 好似我们什么都没得到, 但又好像得到了人生特别宝贵的财富. 现在回想起来, 它塑造了我最初的价值观的模糊样子,  它是多样的,  而非单一的. 它让我认可了, 成功不是只用钱, 成绩, 地位, 等衡量的. 它给了我目标感, 许久以来, 我没有迷失的感觉, 总是能相对庆幸地知道自己想去哪里, 想做什么, 想要得到什么; 知道做自己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那段金色的年华, 给了我自信. 勇气, 坚定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选择.  高考后,  是我自己选择了去成都,  我庆幸父母和长辈没有给我什么限制, 我的成绩很一般, 但得以不必非得去一座耀眼的一线城市读大学. 我选择了2000公里外的, 我完全没有概念的一个地方. 几个春夏秋冬的寒暑假, 奔波在火车上,  还记得火车上的售货员总喊着这样的一副对联, 上联: 香烟啤酒矿泉水烤鱼片了啊~下联: 白酒饮料方便面火腿肠了啊~横批:腿收一下… 长途火车说来实在没什么稀奇, 但它是我记忆中, 让我学会忍耐的最大的物件, 让我学会和寂寞, 等待相处.   安逸的成都,  后来反倒让我选择远离它. 我清楚地记得, 从XX研究所出来, 我站在高新区的立交桥边, 问自己, 难道就不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了么, 就在这个安逸的地方落脚了么. 我恐惧,  这恐惧特别像少年派里天堂岛上的感觉一样. 我也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 选择了远方.

女友. 大学的四年里, 我与第一位女朋友谈了完整的四年的远程恋爱. 这样的四年, 实在是发生了太多的故事, 太多的起起伏伏. 许多年后, 我庆幸, 也感激她. 是她和这段恋爱, 让我懂得了平衡,  懂得了分寸. 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了, 才知道自己当初多么地不懂.  在懵懂青涩的那些年里, 写下了那段永难泯灭的记忆. 许多年后的现在, 我们都以各自成家, 天各一方.  也都坦然的面对这段共同的经历, 把它安放在记忆里,  它是金色年华留下的厚厚的一组相片.

003

图书馆. 这是我大学时候, 最最怀念的一个地方,  入学的时候, 我选择的是电子专业, 但恰逢学校修新宿舍, 我们搬到了那个偏僻的九里堤, 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个名字. 尽管那里什么都没有. 而那一年, 对我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从小我对电子这些东西就感兴趣, 喜欢做各种小电路什么的, 觉得非常有趣. 但九里堤校区由于是个临时的校区, 实在没有什么实验室, 工作室可以去. 于是, 我索性每天跑去图书馆借书, 由于很早接触电脑, 我已分不清当时是优越感呢, 还是成就感了, 就开始自己学编程, 还给班级做同学录网页. 这本是个兴趣, 知道我毕业的时候, 我选择了放弃原本的专业, 从软件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因此, 那个破旧的图书馆, 还有校本部的, 罚过我很多次款的大图书馆, 像大学里的金矿. 它也让我甚至决定, 很多东西都是可以自学来的, 它给了我对接触新事物的那最初的勇气, 也让我对那些不能够轻易学来的东西心存敬畏.  我, 如此的怀念它.

性格. 大学里参加的各种活动, 让我在那个年龄段里也认识了各种类型的朋友,  有幸在我性格定型的关键年龄里, 通过与他们接触, 给了我性格多元的一面. 直到当下, 我奔走于世界各地, 也不觉得与大相径庭性格的人接触, 会有什么障碍. 此外, 亲自从事的那些活动, 组织, 现在回想起来, 是这些, 让我总在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 就感觉一定是有解决办法的, 会尽全力去搞定, 并且我十分相信自己会找到办法. 直到多年后, 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 我做事情的风格与别人不同, 不喜欢推搡. 我想, 大概是来自那个时候的锻炼. 可以说, 这是象牙塔里的生活, 给我留下的另一笔财富.

004

24岁到26岁, 我的第一份工作

路口. 大学毕业前, 我放弃了考研的尝试, 因为我从来就没有过读研的计划和机会. 我只记得那时候, 所有的人都在复习, 考研. 而我固执地认为我不适合读研究生, 哭着告诉爸妈, 我让他们失望了, 但是我就是连试都不想去试. 于是, 在这个路口, 很忐忑地, 我开始准备工作.  在第一份工作的环境, 相对还是比较单纯, 至少我的主观印象如此. 它像一个路口, 使我没有走向圆滑事故那个类型,  更多的是认可踏实走路, 靠实力立足的观念.  为此, 我心存感激.

IT. 从决定来这所大学的时候, 可能就决定了理工科的背景, 从签下三方协议的时候, 就决定了我会从IT这个口子步入社会. 尽管5年后, 我还是选择了离开,  但那最初的几年, 一半以上的时间, 我都是和冷漠的电脑打交道, 与它搏斗.  它给我的做事风格搭建了最初的特点, 结构性, 条理,  事前规划.  我想我也因此自认为不能成为一个销售, 骨子有些东西, 就是不能妥协的, 但与其说不可妥协, 更像是终结者电影里的机器人, 就是”没有商量”. 你不这样做, 结果会是一种必然. 因为这就是电脑的脾气. 虽然很多时候, 我不是个纯粹的IT男的性格, 但, 我很庆幸, 我有这样的一面.

美国.  没有想过, 离开校园很短的时间, 就会独自一人去一万公里以外的地方, 但这一次机会, 我那个时候一心想做ERP, 感觉会是我可以长足发展的领域, 一直喜欢, 机缘巧合仅仅是一方面, 也受助于Luna, 我第一个老板, 肯给我这个机会, 也因此我一直感觉内疚, 因为回来没有多久, 我给她带来了小麻烦, 因为我离职了. 这一次到大洋彼岸去, 十足是个打开我的双眼机会, 引起了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也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 结交了几个要好的朋友. 这也是我觉得最值得的. 也让我觉得, 遥远的其实不是那么遥远. 我对10000公里的距离, 有了新的认识, 有了不同角度的认识.

005

27岁到30岁.

三位老板. 这几年, 遇到的几位主管, 都是值得我感到庆幸的, 他们 给了我很多不寻常的机会. 第一位对我很照顾, 让我在最开始工作的几年里, 得到了很多锻炼; 第二位是个瑞典人, 2米多高的个子, 是他让我独当一面,  放手交给我各种事情, 让我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鼓励我勇于做自己向往的事情;  第三位澳洲大叔, 也是我现在的老板,  可以说给了我绝对足够的自由,  让我自主地思考, 肯不惜代价地培养我. 这也是我之所以待了这么久没有考虑换个东家的一个原因. 他们是我仕途上的”贵人”. 我感激他们.

婚姻. 28岁那年, 我走进了婚姻殿堂, 庄严的仪式上我发下了那最经典的誓言. 我知道, 我的人生从此进入到了这一个阶段.  婚姻让我懂得责任, 懂得在想做和应该做之间寻得平衡. 让我懂得默默的付出的意义.   付出不是为了所得,  自己也是快乐的.

006

云端. 在我对职业生涯懵懂的时候, 在我仅仅朦胧知道一个方向的时候, 在这几年里, 我开始了仕途上更大的跨步.  最起初的几年, 我带着期望和好奇, 四处云游, 体验世界, 直到有一天老同学告诉我那部”在云端”的电影, 我才意识到, 原来我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在路上, 机场, 飞机上.  同时, 我收获更大的格局, 更宽阔的心胸. 我意识到这样的生活不会很持久, 它的确占据了我太多的时间. 于是我也开始在意, 自己是否得到更多的提升和锻炼. 与更加多, 更加不同的人相处和沟通, 这不仅是语言的, 文化的, 也是人格的, 性格的.

快乐. 由于看到各种人, 各种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 文化里, 快乐地生活着的人们, 这让我知道, 快乐可以很简单. 也让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多元化的幸福标准, 成功标准. 也让我对哪一方面很成功的人, 不会有过分的羡慕, 甚至嫉妒, 不必要过多的自卑, 妄自菲薄.

忙碌. 工作的这些年, 我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忙碌, 有通宵达旦的, 有寝食不安的, 渐渐地, 我对忙碌有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或者换个角度, 是对时间和计划的更多关注. 忙碌使得我在更加少的时间里, 懂得该珍惜朋友. 我也渐渐重拾当年的一些业余兴趣, 并且对新的兴趣投入更多的时间, 同时, 也在不断寻求工作, 个人兴趣, 家庭等的平衡.

007

朋友.  我对真正的朋友有了更多的理解.  离开了校园越来越远, 单纯的友谊变得更加稀少. 使我懂得了更加珍惜真正的朋友, 也让我可以辨别, 哪些是真正的朋友. 真诚地对待他们. 朋友不是投资, 不是潜在的汇报, 也不是可以用什么量化衡量的. 总之, 也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越发珍惜朋友.

不喜欢的人. 一直以来, 可能是性格使然, 我对油于口头的人, 都有些抵触, 不喜欢和这类人接触. 工作中也时常遇到, 这实在是很普遍.  心态渐渐平和后,  我渐渐学着和各种人接触, 或许不能成为朋友, 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 我更加愿意让自己从更高的角度去理解.

008

淡泊的性情. 这是我目前比较想达成的一个状态, 也是我接触到的一些年长的, 或是有很多经历的人所特有品质. 我还敏感于各种小的喜怒哀乐, 很多时候也是出于理想主义的性格缺陷, 但我更期望着, 30岁以后的我, 能有更加淡然的性情. 不张扬, 也不需要刻意低调. 我用内在的休养, 和过更丰富的人生, 慢慢地希望刻意达成.

009

30年里, 生活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 遇到了那么多的好朋友, 我感到如此幸运. 即便此刻, 我无暇停下脚步, 好好地回忆这一切, 我必须背着行囊, 继续前行. 我深信, 有更多的美好在前方等待着我, 我敞开怀抱, 用最大的热情和期盼, 去迎接每一个新的早晨.

 

到此, 我喜欢我现在的自己, 我为现在的生活感到由衷的幸福. 尽管我还有更远的目标, 我知道, 路要一步步走, 我期待, 30岁的自己, 能够不在浮在空中幻想, 而是站在地上去理想.

 

 Posted by at 23:15

  One Response to “30年,转眼间”

  1. 青春万岁!

 Leave a Reply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required)

(required)